各縣(區)貫徹落實全市脫貧攻堅及重點項目流動現場推進會情況
全市脫貧攻堅及重點項目流動現場推進會召開以來,全市各縣(區)迅速召開會議專題傳達學習會議精神,進一步明晰了脫貧攻堅和項目工作推進思路和具體措施,積極抓好貫徹落實,各項工作有序推進,起步良好。
巴州區:精準施策,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和項目工作。一是精準管理貧困對象。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臺賬,啟用精準扶貧數字管理系統,實現貧困對象動態管理。二是精準整合扶貧資金。2016年,以扶貧規劃為導向、以項目為抓手,整合項目資金9.59億元、易地扶貧搬遷貸款項目資金8億元,建立涉農基金撬動貸款3.69億元,統籌扶貧可用資金21.28億元。三是精準實施連片扶貧開發。將2016年度重點扶貧開發區域細分為曾口鎮蘆山—店子、曾口場、金碑、三江—大茅坪和甘泉—宕梁等5個片區,針對各片區實際,精準實施鄉村道路、巴山新居、產業扶貧、教育提高、公共服務等6大類項目,推動均衡發展。四是精準實施回引創業。結合各地村情實際,引進培育一批產業發展大戶。2016年,計劃引進返鄉農民工創業540人、發展規模100萬元以上經濟實體120個、回引返鄉創業投資規模300萬元以上企業60家,確保每個村至少有1家帶動力強的經營主體。五是精準督查項目實施。設立“項目進行時電視專欄”,年初播出掛聯領導和責任單位公開承諾,定期滾動播出具體舉措、形象進度,精準倒逼項目實施。2016年,全區計劃開工29個項目,年度計劃投資57.94億元,目前已開工24個、開工率82.8%。
恩陽區:規劃引領,目標倒逼,強力推進脫貧攻堅。一是科學編制扶貧規劃。深度對接省、市扶貧專項規劃和省“3+10”政策組合拳,加快編制《“十三五”脫貧攻堅規劃》,完善《貧困村脫貧攻堅規劃》,因地制宜規劃精準扶貧項目182個,總投資578.45億元。二是細分扶貧目標任務。2016年,力爭實現39個貧困村“摘帽”,貧困人口減少1.8萬人,確保減貧人口年均純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。將全區劃分為東、中、西三大片,書記、區長和副書記分片包干推進。將任務細分到25個鄉鎮(街道)、119個駐村工作隊,工作細分到戶,責任落實到人,每周督查,按月交賬。三是著力推動重點突破。整合資金5.13億元,重點推進玉山—舞鳳、群樂—茶壩2個片區6個鄉鎮69個村連片扶貧開發,大力實施巴山新居、鄉村道路、產業培育、教育提高、公共服務、生態環境、農網改造等7大類項目,實現年度減少貧困人口6634人。四是大力實施項目攻堅。充分挖掘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,積極包裝謀劃臨港(空)經濟園、黃石盤水庫風景區、古鎮旅游綜合開發等一批重大項目,力爭儲備重大項目100個,爭取政策性資金43億元。堅持提前介入,積極完善黃石盤水庫、城區濱河景觀帶等項目前期工作,提前做好征地拆遷、水電路等施工條件準備,確保62個新開工項目按期開工建設。嚴格執行倒排工期,全力推進成巴高速巴中西互通連接線、城區堤防工程等在建項目加快建設進度,力爭年內竣工投運。
南江縣:創新機制,縱深推進脫貧攻堅;超前謀劃,合力助推項目工作。一是創新扶貧投入機制。設立1500萬元精準扶貧發展基金,扎實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貸款,全年實現抵押融資5億元以上。充分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,大力推行PPP融資模式和“投改租”建設模式,引導社會投資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。二是縱深推進連片開發。規劃啟動八廟—高塔、燕山—赤溪、沙河—團結—樂壩、南江鎮—東榆鎮“四大片區”開發,基本實現4個鄉、14個貧困村、2168戶貧困戶“七有”全覆蓋,減少貧困人口6500余人。三是精準實施”五個一批”。 積極對接省17個專項扶貧工作計劃,聚焦“六個精準”,年內實現生產和就業扶持10296人、移民搬遷安置12264人、醫療救助8743人、災后重建幫扶2071人、政策兜底8672人。四是夯實農村基礎設施。全面實施131個621公里村道公路改造和硬化工程,啟動9個小水電供區并網改革工作,完成2.2萬人安全飲水目標。加快推進聚居點、中心村建設,基本建成中心村5個,聚居點70個,巴山新居1.5萬套。五是超前謀劃項目工作。財政預算2000萬元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,圍繞“十三五”規劃編制,切實做好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和農業、旅游、石墨等重點產業發展項目前期工作,力爭全年儲備重大項目110個以上。緊盯中央預算內項目基金,擬制120個重點項目申報清單,力爭年內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0億元以上。
通江縣:壓實責任,強化保障,全力促進脫貧奔康。一是壓實脫貧奔康責任。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和書記、縣長“一號工程”來抓,逐級立下“軍令狀”。將2016年規劃實施的楊柏—芝苞連片扶貧開發區域劃分為楊柏—三溪、廣納—毛浴、麻石—雙泉、云曇—芝苞4個小片,由縣委、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牽頭主抓,分季度召開流動現場會示范推進。二是整合脫貧奔康資源。統籌每年新增財力60%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0%用于脫貧攻堅,設立1500萬元重大項目信貸風險補償金,整合到位各類資金近10億元,解決好駐村工作經費、產業發展基金、整合專項資金“三筆經費”。選派農業、教育、科技、衛生等領域專業人才到村常態化幫扶,著力培育鄉村教師、鄉村醫生、科技帶頭人、群眾工作隊“四支永不走的隊伍”。三是抓好脫貧攻堅項目。積極對接省“十三五”規劃和17個扶貧專項扶貧工作計劃,全力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國家專項建設基金,儲備一批重點項目。加快西門片區改造、高明中學等項目前期工作, 5月底前17個市級重點項目實現全面開工。加快推進灣潭河水庫、方田壩水庫、小魏路等在建項目,力爭超序時進度完成目標任務。四是常態化督查考核。將脫貧攻堅考核分值從4分增加到20分?h委成立的10個督查組,對扶貧工作實行每周督查、每月通報、季度匯總,并將督查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。
平昌縣:科學施策,全域推進脫貧攻堅;抓大引強,多措并舉抓好項目工作。一是全面實施“四個覆蓋”。抓好33個無主導產業貧困村產業培育,引導貧困戶發展小菜園、小果園、小養殖園、小加工園和農家樂,實現產業覆蓋到村;堅持村道向貧困村、產業園、聚居點延伸,實現100%的村道路硬化,推進道路硬化覆蓋到社;按照“五改五建五規范”要求,解決好貧困戶住房問題,推進危房改造覆蓋到戶;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,確保每個貧困村培育特色產業帶頭人2—3名,每個貧困戶掌握1項以上實用技術,推進能力提升覆蓋到人。二是大力推進機制創新。持續推進股權量化試點,經試點范圍從青鳳鎮楓香村全面擴展到53個年度脫貧村。創新“金融+”投入機制,推行“兩權”抵押貸、財補貸、稅金貸,用好扶貧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,加大對龍頭企業、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支持力度。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,推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,力爭抵押融資3億元。三是加快推進項目工作。堅持一手抓爭取,一手抓招商。組建小分隊,積極爭取政策、項目、資金,專班推進江家口水庫立項,力爭納入“十三五”規劃并開工建設。突出“七大片區”精準招商,力爭新引進5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5個,招商到位資金75億元以上。加強與省鐵投集團、東方園林等大企業戰略合作,促進金寶山生態康養產業園等項目落地建設。加快電子商務創業集中區、黃灘壩大橋和安置房建設等重點項目推進,力爭全年實施317個項目,完成投資345億元以上。
經開區:保持定力,持續發力,切實做靚城市環境、做強產業支撐、做實精準扶貧。一是明確投資導向。狠抓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,確保興文至奇章干道全線通車,興文場鎮棚改、公租房二期等項目全面完工。狠抓產業園區企業投產達效,著力推進盟興鋼構、工業產品包裝等30個產業項目建成投產。二是穩定投資水平。做大新城公司資產規模,6月底前實現“AA”主體信用評級,年平均融資成本控制在8%以內。積極采用PPP模式推進公共公益類項目,實現14個項目采用該類模式建設。組建招商中心,實現專業招商,力爭全年簽約產業項目30個以上,到位資金突破70億元。發揮“五大基金”優勢,加大對園區企業融資擔保力度,全年融資規模不低于10億元。加快秦巴金融街建設,力爭年內3—5家金融機構入園建設。三是深度謀劃項目。立足黃家溝產城結合區、時新城市核心區、興文現代產業區、奇章城市拓展區4大功能分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所需,學習先行地區的好經驗,深化前瞻性研究,深度謀劃一批產業鏈延伸、價值鏈提升的高水平項目,大力推介、吸引更多投資主體承接項目。四是狠抓脫貧攻堅。把脫貧攻堅作為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務,堅持基礎扶貧、產業扶貧、新村扶貧項目一體推進、連片打造,確保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500人以上,實現2個貧困村“摘帽”。